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是在朱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親切關懷和支持下,于1958年成立的國家級研究所。研究所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一流研究所,把解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公益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技問題作爲長期定位,推動我國蜜蜂等資源昆蟲産業科技整體躍進,促進其在滿足群衆美好生活需要、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保護修複生態環境、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建所以来,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863”、“948”及國際合作等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多次作为牵头单位,携手国内其他蜂业科研单位、大学等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应用推广,促进我国蜂业提质增效和产业升级。2015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創新工程以来,原始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取得跨越式发展,聚焦农业主战场发挥特色优势取得积极成效。自“十三五”以來,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8項,以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444篇,授權專利近400項,出版著作59部,全國首個通過國審的抗螨高産蜜蜂配套系“中蜜一號”列入農業農村部2016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 101 人,其中研究员 24人,副研究员 37人;具有博士学位55人,硕士学位 23人;各类人才19人,其中国家级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院領軍人才2人、院青年英才7人。现有管理支撑部门8个,分别是综合办公室、科技管理处(成果转化处)、财务处、人事处(党办)、服务中心、蜂业经济信息中心、质检中心、仪器共享中心。研究所现以传粉昆虫繁殖与授粉应用、传粉昆虫资源与育种、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资源昆虫保护、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中华蜜蜂利用与生态等学科方向组建了七个科技創新团队开展科技創新工作。
研究所拥有国家蜜蜂基因库(北京)、农业农村部授粉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蜂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蜂产业技术体系)、蜜蜂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蜂产品加工分中心、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和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創新平台。出版发行《中國蜂業》杂志,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中國養蜂學會挂靠研究所管理,所属北京中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农蜂研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农蜂蜂业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在新形势下,研究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对标“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总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蜜蜂授粉“月下老人”批示,深入贯彻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围绕农业、健康、生态、助力鄉村振興战略定位,积极优化科研布局,拓展学科方向,加快人才引育,强化平台支撑,推进机制创新,不断激发“三创”活力,全面提升研究所整体实力,为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